2017年8月30日

讓簡報很有型的真正關鍵是什麼?

(本文作者/內容策畫:林柏儒 Richard)
撇開那些內容貧乏的投影片不談,平平都是含金量超高的扎實簡報,為什麼有些就是超級有型、質感爆棚,另一些看起來雜亂無章?這之間真正的關鍵差異到底是甚麼?

風格的來源:一致性
「很有型」的關鍵就在一致性。越多一致的元素存在,整份簡報看起來就越是一體成形,實作上也可以大幅加快製作的速度。然而有型這件事不分好壞,滿版蓮花、彩色標楷體與各種早安的組合也是一種型,我們當然也希望我們的簡報在有型以外,至少要是個好的型。

但是,甚麼才是好的型、好的風格呢?

我認為,要形塑一份投影片的風格,我們可以分別從字體、配色、版型與元件庫四個點切入,分別優化並組合成一份投影片的風格

字體
字體可以透過文字來傳達一定的情緒,並影響觀眾對簡報的觀感。以中文來說,大方向上我們先考慮明體、黑體、楷體等三種最常見的字體風格。由於楷體適用於投影片的機會不多,因此我通常優先從明體、黑體兩者下手,考量簡報希望傳達的情緒後選擇一款字體。一旦選好了,我們就暫時統一成這一種字體,進階的字體搭配可以等單一字體運用熟練後再嘗試。


對於英文來說,就是先弄懂襯線體與非襯線體是甚麼,從這兩大類風格中擇一挑選。接著,可以嘗試分辨看看這兩大陣營中的各種字體又有甚麼細緻的差異。比方說,我可能選擇了 Twentieth Century (Tw Cen MT) 這款帶有幾何形狀風格的無襯線體,希望這份簡報看起來簡潔俐落、視讀性在可接受範圍內,如下圖所示。


選擇好字體後,文字的風格基本上被固定了,在投影片內容的設計上就可以再從文字的大小、粗細、對齊、行距與字元間距去控制,這就得視內容而定了。

配色
這是一個初學者趨之若鶩,但讀了很多文章、收藏很多配色網站卻還是難以上手的大坑XD  其實一般工作中配色的彈性很小,不須過度著墨。務實的做法是直接由公司 logo 去配色即可,至少政治上比較安全些。

如果幸運地你可以自由選擇顏色,新手上路還是推薦先選一款彩色去搭配黑白灰就好,這就足夠你做出一款凌駕多數簡報的作品了。何況許多看起來很棒的模板也都是用這種配色邏輯,未必要複雜鮮豔的配色才稱得上好。舉個例子,我先挑一款自己喜歡的橘紅色,再配上深灰與灰色,三種色彩互相搭配就已經足夠處理大部分的頁面。
在你能夠熟練地掌握單色系配色之後,想再進階到雙色系以上,就沒辦法逃避基本的色彩學知識了XD 除了色彩學以外,到設計師們發表作品的平台去觀摩、蒐集配色,也是快速進步的捷徑。

版型
相比於這個,我想配色也算不上甚麼大坑了......所謂的排版知識可說是包山包海,網路上每篇文章說的都有道理,但初學者面對電腦時腦袋還是一片空白。

回歸到實務面來說,我們可以把版型粗分成外框與內容來看。一套投影片就像是同一個相框裝上不同的相片,外框可以是類似的,相片內容就依表達的需要去製作。對外框來說最簡單的做法是:封面、封底、章節頁做一個版型,內文頁面做一個版型,整套投影片的外框就由這兩種組成,如下圖所示。
這種外框的版型,封面作法太多先不談,內文頁面注意大標題的位置、頁碼與頁尾往往就有不錯的成效,注意不要外框占了太多面積而讓內容空間太少即可

內容的版型,其實我認為有效、好懂比一致性更重要,如果為了遷就內容版型的一致性而犧牲內容表達的效果,那簡直是本末倒置。就算內容架構高度相似,重複的內容版型往往也讓觀眾看起來無聊,這時反而還要花心力去做細節的變化,其實相對麻煩、不必優先考慮。

元件庫
相比於前面三個「設後不理」的風格設定,多花點時間建立一頁元件庫,絕對能為投影片的製作帶來速度與質量的提升。元件庫是甚麼呢?就是根據前面確定好的字體、顏色、版型來製作一些會反覆使用的小元件,像是不同大小的文字、空心與實心的形狀、虛線與箭頭等等
花一點點時間訂製出這個元件庫,之後只要不斷從元件庫中複製貼上,整份簡報自然就會擁有一致的風格,這就是模組化的好處。雖然不是要你死守這幾個元件,但優先製作一個元件庫確實能大幅節省做簡報時的思考時間,甚至能反過來引導自己做出好的內容。

設定以上四點後,製作內容時就可以不必再思考風格的事,專注於內容的表達與視覺化即可。製作的過程中自然會不斷地複製設定好的風格,達到頁面間的一致性,就如下圖幾頁所示。
分享總結
風格建立在一致性上,而我們又可以先從字體、配色、版型與元件庫去下手。今天提的例子雖然簡單,但當你更進階時,這些基本的製作觀念依然是不變的。在一頭栽進簡報製作之前花點時間設定好風格,出來的結果自然有用又有型!

如果你願意的話,歡迎在文章下方訂閱我們的電子報分享,隨時把握我們每周推出的最新分享!

訂閱簡報藝術烘焙坊的最新分享

* indicates required